山東大學是一所學科齊全、實力雄厚、特色鮮明,有著百余年歷史,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之一。我校考古學科順應國際考古學發展趨勢,發揮綜合性大學的優勢,以“融合、實踐、互動、創新”的教學理念,著意進行考古實驗教學改革。2002年學校正式組建考古實驗教學中心,其宗旨是“立足山大,服務山東,面向全國”。目前,中心擁有實驗室面積1100余平方米,教學實驗設備近300臺件,專兼職教研人員35人,已經成為具有示范和輻射作用、體現山東大學辦學特色和目標的綜合性考古實驗教學平臺。
山東大學素以文史見長,考古學科在我校已有70余年的歷史。回顧學科走過的風雨歷程,雖創業維艱,但成就卓然。學科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學科初創階段(1933-1971)
1933年春,在山東古跡研究會秘書、山東大學教授王獻唐先生安排下,我校師生參加了中研院史語所考古組在滕縣安上遺址的考古發掘。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劉敦愿、蔡鳳書等先生在歷史系開設《考古學通論》課程,并在省內調查和復查了包括膠州三里河、滕縣崗上、泗水尹家城和濟南大辛莊等遺址,發表調查報告多篇,在學術界產生一定影響。
第二階段:初步發展階段(1972-2000)
1972年,山東大學考古專業成立,是國內較早建立的考古專業之一。專業建立之初,就把考古實踐教學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與省內文博部門合作,師生先后參加了東海峪、齊故城等遺址的發掘,并獨立發掘尹家城、鳳凰泉和大辛莊等遺址。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權點。1988年蔡鳳書主編的《考古學通論》出版,被眾多高校作為教材。1990年《泗水尹家城》報告出版;同年田野考古教學榮獲國家教委優秀教學成果獎,標志著學科步入成熟階段。1991年丁公遺址和1995年仙人臺遺址發掘兩度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進一步確立了我校田野考古的優勢地位。1996年起,以與耶魯大學同行的日照合作項目為契機,在田野考古調查與發掘中逐漸整合思路,著手考古學方法與技術的探索與研究。2000年考古學科獲博士學位授權點。
第三階段:快速發展階段(2001年至今)
進入新世紀以來,考古學科迎來了快速發展階段。全面復原古代社會及其賴以存在的環境成為新世紀考古學的主要任務。2002年,考古實驗教學中心正式成立,中心適應學科的這一趨勢,抓住與國外大學合作的機遇,利用綜合性大學的優勢,整合生命科學、化學、環境學院以及國外的學術資源,率先建立植物考古、動物考古和環境考古實驗室,著力開展考古實驗教學,形成了包括基礎理論、田野實踐和實驗室教學三位一體的考古教學體系。
櫛風沐雨,成就卓然。2006年,考古學科成為山東省重點學科,并入選山東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8年,被評為山東省高校品牌專業。同年,獲教育部和國家外專局“環境考古學創新引智基地”二期培育項目資助,為學科發展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條件。2009年7月,中心被評為山東省普通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中心現已形成了“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相結合,以教學為主體,以科研提升教學,以社會服務促進中心可持續發展”的特色模式。教學方面,十余年來,考古實習發掘5次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1次入選全國最具學術價值考古新發現,2次榮獲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獎。近五年承擔國家及省部級等教研課題14項,經費800余萬元。共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省部級教學成果獎4項。編寫出版教材9部。科研方面,近五年共承擔各級各類考古研究與保護和相關科研項目28項,科研經費1000余萬元。其中國家級6項,省部級項目20項。共出版科研著作11部,在Antiquity、《考古學報》等中英文刊物發表研究論文130篇。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8項,其中國家級3項,省部級5項。服務社會方面,中心秉承我校“服務社會,服務山東”的辦學宗旨,積極參與地方文保事業,通過各種橫向項目的實施,將考古實驗教學成果輻射到全省乃至全國。
充分利用海外資源,開展國際合作教學與科研。目前,與中心建立實質性合作關系的海外大學及科研機構達10余所,為我校聯合培養研究生10人次;中心利用臺灣立青文教基金會資助,已聘請7位海外講座教授來我校任教。同時,中心接受海外留學生20余位。中心與美國同行在日照地區開展區域性全覆蓋式考古調查十余年,在同行中獲得廣泛好評,并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提倡和推廣,發揮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長期與我校合作的美國考古學家文德安(Anne Underhill)博士榮獲2008年度“國家友誼獎”,受到溫總理的親切接見。
攜世紀之風,立青云之志。中心的發展目標是:創建擁有高素質實驗教學與管理隊伍,滿足創新型考古學及博物館學人才培養要求,功能配置合理、環境整潔高雅、實驗條件一流,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交流、社會服務于一體,特色鮮明、運行高效、具有示范和輻射作用的全方位、開放式考古實驗教學示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