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工作
當前位置: beat365體育官方網站 >> 新聞動態 >> 校友工作 >> 正文
校友張東菊教授榮獲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發布時間:2022年08月01日 11:11    點擊次數:713

7月15日,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行。山東大學beat365體育官方網站考古學2000級校友、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張東菊獲此殊榮。

張東菊重現青藏高原古人類足跡。她發現了除西伯利亞丹尼索瓦洞以外的第一件丹尼索瓦人化石,將青藏高原最早人類活動時間推早至距今至少16萬年;首次在中國考古遺址中成功提取古人類DNA并測定其為丹尼索瓦人線粒體DNA,揭示了丹尼索瓦人曾長期生活在歐亞大陸東側;厘清了史前人類向青藏高原擴散的過程和驅動機制。

張東菊和她的團隊在青藏高原寒冷、缺氧的艱苦環境下開展了長期的系統性研究工作。在她看來,這里不只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更是中華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護地,對理解人類演化和擴散、人類對極端環境的適應等重大科學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過去十余年,張東菊帶隊在青藏高原上進行了大量考古調查,新發現十余處舊石器考古遺址,并在包括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在內的多個重要遺址開展考古發掘和多學科研究。2019 年,張東菊及其團隊發表了早年在白石崖溶洞發現的一件長約12厘米的人類下頜骨化石的研究結果。他們通過對化石進行測年、體質形態和古蛋白質等分析,確定其為青藏高原上距今至少 16 萬年的丹尼索瓦人,并將其命名為夏河丹尼索瓦人,簡稱夏河人。夏河人化石是當時青藏高原上最早的人類活動記錄,也是東亞發現的第一件丹尼索瓦人化石。

“發現于白石崖溶洞的夏河人化石證明了這一點,丹尼索瓦人確實曾經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然而,在夏河人化石中未成功提取到核DNA,所以我們還不能確定青藏高原上的丹尼索瓦人一定具有EPAS1基因。我們正在對白石崖溶洞遺址開展發掘和系統研究,期待未來有更多發現,可以解答更多謎題?!睆垨|菊和其團隊的科研成果發表在世界頂級科學雜志《Nature》,并入選了2019年的“世界十大科學突破”和“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探索的過程就像是一次次神奇之旅。當談及最難忘的經歷時,張東菊最先想到的不是具體某一次的實地考察或是研究中遇到的具體困難,而是歷經多次長途跋涉,終于找到的某一處新的考古遺址;埋頭發掘時,突然發現的某一件精美的石器或某一件珍貴的化石;為一個科學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靈感突現的一瞬間。她認為,能暢游在廣闊無邊的知識海洋中,為重現古人類歷史畫卷添磚加瓦是一件自由和開心的事。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和歐萊雅(中國)公司共同推出,是我國唯一面向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國家級獎項,旨在表彰獎勵在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女性青年科學家,以榜樣的力量激勵青年女性投身科學研究。本屆共產生中國青年女科學家個人獎20名、團隊獎5項,在評審中突出支撐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導向,注重創新價值能力貢獻評價、崇高品德和優良學風。


【作者:轉自“山大人”公眾號    責任編輯:李虎】


上一條:學術創新無止境,只把新知當舊學——杜金鵬訪談錄

下一條:校友張東菊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雜志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