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影院,综合欧美亚洲,欧美magnet,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下载

考古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撤銷)
用戶名:
密  碼:
  教師 學生
 
示范中心申請書
規章制度匯編
典型教學案例1
典型教學案例2
典型教學案例3
  合作交流


從海底沉船到海上絲路——水下考古發現印證中外交流源遠流長
發布時間:2021-10-08 10:05:00

際在線報道(記者 林維):從“南海一號”沉船的打撈和研究到“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成功入列《世界遺產名錄》,水下考古都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來,我國在發展本國水下考古事業的同時,還積極開展中外聯合水下考古項目,水下考古發現印證了中外交流源遠流長。詳細情況,來聽記者林維的報道。

中沙考古隊員在紅海開展水下考古調查 中沙聯合考古隊提供

中沙考古隊員在塞林港遺址發掘現場 中沙聯合考古隊提供

塞林港遺址發掘出來的地下建筑遺跡 中沙聯合考古隊提供

沙特官員接見中國考古隊員 中沙聯合考古隊提供

沙特考古局長接見中國考古隊員并察看碑文拓片 中沙聯合考古隊提供

中沙考古隊員開展水下考古搜索 中沙聯合考古隊提供

時任中國駐沙特大使李華新接見中沙考古隊員 (左二為姜波) 中沙聯合考古隊提供


涉及海陸空多維空間的中沙聯合塞林港遺址考古項目,是中國和沙特兩國間一次重要的考古實踐,也是推動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考古合作的一項重要舉措。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副主席、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教授姜波是中沙聯合考古隊中方負責人。姜波表示,此次中沙聯合考古收獲頗豐。“從2017年到2019年,這三年實施了兩次塞林港的考古調查與發掘工作,既包括了陸地的田野考古調查與發掘,也包括了航空遙感考古,還開展了水下考古工作。發現了一個被流沙掩蓋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港口遺址,出土了一大批跟海洋貿易相關聯的文物,特別重要的是發現了中國的瓷器,可以看出在那個時代,中國和紅海之間真正的海上的交流。”

中沙聯合考古隊沙方負責人邁迪·卡爾尼表示,聯合考古成果證實了中國和阿拉伯國家文化和經貿交流源遠流長,也為相關國家深入挖掘和研究本國的歷史提供了豐富素材。“作為沙特人民,我們很重視這個與中國共同開展的合作項目。從中國經過紅海的古代貿易通道,即海上絲綢之路,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了阿中文化交流與經貿合作。目前我們的考古發現證明了這一切。”

水下考古學是田野考古學在水域的延伸,是運用考古學所特有的觀點和研究方法對人類水下文化遺產開展調查、勘探、發掘和研究工作。同時,水下考古學又是一門交叉學科,需要諸多相關學科的技術支持,如海洋勘探技術、潛水工程技術等。

20世紀80年代,水下考古在我國還是一片空白,但經過30余年的發展,我國水下考古事業取得了長足進展。其中一個重要成果,就是“南海Ⅰ號”沉船的整體打撈和出土文物研究。姜波說:“在廣東海域發現的,從泉州港出發,在廣東(海域)沉沒,本來是應該前往東南亞(乃至印度洋)的‘南海Ⅰ號’沉船,它用非常豐富的出水文物,展示了泉州港對外海洋貿易的一種盛況,它可以讓我們非常清晰的看到古代海洋貿易的一些細節。另外一個就是由于我們工作做得很精細,甚至能夠找到南宋人在船上留下的頭發絲,可以清晰的解剖古代海港遺址對外開展交流的時候的海上生活的情形,這個可以大大豐富我們對泉州港這樣的海港遺址的了解。另外一個比如說船貨,反映了古代海洋貿易的方方面面,瓷器、絲綢、鐵器、漆器、金銀器等,它都得到了非常豐富的展示。”

水下考古成果為泉州港重要歷史地位的確立提供了有力的考古學支撐,助力“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在今年7月成功入列《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56項世界遺產。作為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港口,宋元時期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的泉州港有著許多跟“海上貿易”有關的遺存,而水下考古成果把這些歷史故事串聯了起來。姜波說:“我們在泉州港的周邊開展考古調查,發現了冶鐵的遺址,發現了制造外銷瓷器的陶瓷窯址,比如德化窯和磁灶窯。另外泉州港城市里還有很多的工業作坊遺跡,比如說制作鐵器的、制作錫器的地方分別叫做‘打鐵街’或者‘打錫街’,這些名稱一直流傳到了現在。所以我們看到‘南海Ⅰ號’這些沉船上水下考古發現的古代漆器或者錫器這些東西的時候,馬上聯想到泉州港的手工業作坊,所以可以說是水下考古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對海港遺址海洋貿易的認知,非常有意義、有價值。”

如今,我國水下考古技術和人才培養也在走出國門。據姜波介紹,截至目前,我國已經培訓了8批一百余位水下考古專業隊員,其中包括8位外籍隊員。“中國國內的水下考古隊員培訓一共經歷了8期,現在一共是培訓了145個人,前期有兩個肯尼亞的學員進行了培訓,然后到第8期的時候,實際上是有6個國際學員,分別來自沙特、伊朗、柬埔寨、泰國和德國。第一步是潛水的培訓,經過了游泳池的平靜水域的培訓,然后到開放水域就到海里邊做了潛水的培訓;第二步是開展水下考古的現場實踐培訓。經過了非常嚴格的訓練以后,隊員取得了國際認證的潛水證,也取得了我們中國國家文物局頒發的水下考古隊員證書,他們都達到了非常高的潛水作業能力。”

今年5月,國家文物局和山東大學聯合設立的山東大學海洋考古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未來將在高校里開展水下考古的專業教育工作,培養更多面向國際的專業考古人才。展望未來,姜波對我國水下考古事業的發展信心滿滿。“我們水下考古這個行業終于有了一個學科的或者說有學歷的教育平臺,這是非常重要的。今后山東大學將把海洋考古作為考古學領域發展的一個優先方向,會招收本科生、研究生,并進行教學工作,培訓我們國家的水下考古隊員,開展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開展國際海洋考古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前景肯定是很好的。”

http://news.cri.cn/2021-08-25/71ae3107-4214-642c-20d0-e331a04b58bb.html

版權所有:山東大學考古實驗教學中心 電話:0531-88362904 傳真:0531-88565268
地址:中國·山東省濟南市山大南路27號 郵編:250100 Email:arc@sdu.edu.cn
魯ICP備:05439824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南省| 郯城县| 苏州市| 会昌县| 巴楚县| 博乐市| 锦屏县| 建宁县| 简阳市| 周至县| 敖汉旗| 南郑县| 遵义县| 曲麻莱县| 大姚县| 镇康县| 新营市| 大邑县| 台江县| 威宁| 安平县| 信阳市| 叙永县| 航空| 涟水县| 即墨市| 塔河县| 渝北区| 汉中市| 金山区| 延川县| 石渠县| 南漳县| 蓬莱市| 高淳县| 崇信县| 宣城市| 黔江区| 秦皇岛市| 镇宁| 沐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