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大學小樹林支教團“長寧”支教隊在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長臨河學校中心小學開展支教特色課程,繼書法和航模課程后,支教隊員們又陸續給孩子們帶來更多豐富有趣的特色課程,如葫蘆絲課和剪紙課。同時,支教隊員們在支教間歇時積極開展走訪調研,通過拍照參觀、實地采訪、動手實踐等方式,深入了解長臨河古鎮中傳統根雕技藝的傳承和發展歷程,在調研過程中真切感受到非遺技藝及一代代傳承人背后的價值與魅力。
在7月20日的課程中,袁丁墨同學結合自身的樂器所長,為孩子們帶來了一節活潑有趣的葫蘆絲興趣課程。在本次課程中,袁老師選擇一曲《月光下的鳳尾竹》作為教學歌曲,這首曲子旋律優美,富有詩意,難度不大,對于有一定基礎但仍處于初學階段的孩子們來說易于上手。在學習這首曲子的過程中,孩子們專注地練習著,指尖飛揚,從最初的斷斷續續,到最后能夠完整流暢地演奏,每一次練習,每一次進步,都能讓老師看到孩子們對于學習葫蘆絲的熱情與樂趣。在袁老師看來,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心靈的溝通和陪伴。這堂課不僅是一次學習音樂的旅程,更是師生共同成長的見證,也為彼此留下了美好而又難忘的回憶。

同日,馬成旭同學在剪紙課堂上引領低年級的學生們踏上一場別開生面的動物剪紙之旅。首先,馬老師耐心地向學生們介紹刻刀的基本使用方法,強調安全操作的重要性,隨后進一步演示如何根據圖案輪廓在紙上勾勒出小動物的形狀,并鼓勵孩子們自己動手,嘗試用刻刀創作。孩子們興奮地拿起刻刀,小心翼翼地沿著事先描繪好的線條,一步步刻畫著。他們時而低頭專注,時而抬頭思考,小手在紙面上靈活穿梭,每一次下刀都充滿了期待與興奮。最終,孩子們創造出一幅幅美麗動人的剪紙作品,而每一幅作品都蘊含著孩子們純真的想象和無限的創意。


此外,在支教課程進行期間,“長寧”支教隊還在長臨河古鎮及周邊地區積極開展走訪調研。其中,團隊詳細了解了當地有關根雕這一非遺傳統雕刻藝術的發展歷程,并積極參與有關根雕技藝的體驗課程。在體驗課程中,合肥市非遺根雕技藝傳承人周銀章老師向隊員們展示了根雕藝術需要使用的工具,并通過刮、削、磨等動作詳細展示根雕作品的具體制作過程。隊伍成員們在課程中也積極動手實踐,認真向老師請教,在實踐過程中不斷進步,最終完成了簡易而有價值的根雕作品。隊員們也在此次體驗中收獲滿滿,隊員姚舜雨表示,周老師教會了自己很多有關根雕技藝方面的知識,其對于傳統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揚精神令人敬佩。
【作者:文/蘇立朋 圖/洪心語、袁丁墨、馬成旭 指導老師:王坤立 責任編輯: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