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屈寧副教授所撰《被遮蔽的史才:焦循與乾嘉史學再認識》(原載《東岳論叢》2024年第5期)一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24年第7期主體轉載。
文章指出,焦循史家的身份,長期以來為其經學盛名所掩。今人論其史學,多著眼于歷史編纂學尤其是方志學,既未全面揭示其史識,也未觸及其史學本體論問題,這不僅與其實際史學成就頗不相稱,也不符合其素以“通儒”自勵的整體學術風格。焦循不僅是清中葉《國史儒林傳稿》成書的幕后功臣,于全書有發凡起例和奠定框架之功,還是章學誠思想早期重要的“發現者”,二人在經史觀、文史觀、歷史編纂學、歷史認識論等方面有諸多共識,他對章氏學術的理解和接受,遠超同時代學人。焦循重視史學,根本上源于他貫通的學術思維,他以天地、陰陽比附經史關系,在區分經、史各自學術屬性和研究范式的同時,又強調二者交叉互補之關系,既以經義統攝歷史編纂,又善用史學的思維和方法治經。他視史學為征實之學,但又不局限于史實考證,而以認識和解釋歷史為宗旨;既強調史家認識歷史的主觀能動性,又嚴守歷史主義的方法。焦循史學的“發現”,不惟有助于深化對乾嘉史學和《文史通義》早期傳播史的認識,也不失為以“貫通”思維和“整體”視角推進古代史學史研究的一個顯著個案。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創刊于2000年,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主辦的關于哲學社會科學重要研究成果的文摘類期刊,也是學界公認的人文社科領域權威性文摘刊物。其學術背景深厚,涵蓋面廣,強調學術品位,突出問題意識,倡導理論創新,兼及新知趣味。它力求綜合反映對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有深刻見解的學術成果,敏銳追蹤對社會科學研究具有引導作用的前沿課題和熱點問題,積極關注基于科學批判精神展開的學術爭鳴與評論,精心提煉對學科建設和學術發展有重要創新和突破的論著精華,現已形成集學術性、前瞻性、批判性、對策性為有機整體的辦刊風格。